灶心土,居然也是一味中药,相信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,甚至有些“中医黑”会说中医又在骗人,封建迷信.....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灶心土确实是一味很不错的止血药。灶心土,并不是灶台里面烧完的灰,而是灶台内部中心焦黄的土块。灶心土又有一个很美的名字,叫“伏龙肝”。灶心土,味辛,性温,归属脾经、胃经。灶心土主要的功效是:温中止血,止呕,止泻。 温中止血的灶心土,对应治疗的是各类出...
温经止血类的中药,性偏温热,能温煦内脏,补益脏腑阳气,固益冲脉从而统摄血液,具有温经止血的功效。尤其适用于脾不统血、冲脉失固的虚寒性出血疾病。 首先,聊聊温经止血的第一要药——艾叶。艾叶其实大家算比较熟悉的一味中药,中医外治里面大家热衷的艾灸,便是艾叶制成的艾绒点燃,从而熏灸体表,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。不过,今天不详细论述艾灸,主要讲讲艾叶,艾灸之前的篇章有做过讲解,感兴...
今天分享一味比较冷门的止血药,檵木,金缕梅科植物檵木,其中以根、茎、叶、花等部分入药。檵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、河南、江浙一带。檵木不同部位采收时间有所区别,其花主要在夏季开放时候采收,叶则在生长季节均可以采收,无明显要求,根与茎则四季可采。洗净、晒干后,生用即可。檵木属于止血药,味苦、涩,性平。归肝经、胃经以及大肠经。主要功效是:收敛止血,清热解毒,止泻。檵木属于止血药,味苦、涩...
藕节,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厨房、餐桌上出现的,而本篇文章想介绍的是其在中药领域的作用。秋冬二季,将藕节采挖出来,洗净,晒干,生用或者炒炭使用。藕节,味甘、涩,性平。主要归肝经、肺经以及胃经。主要的功效是:收敛止血。 藕节属于收敛止血的药,有收涩作用,同时兼顾能够化瘀,因此在止血的同时还能避免留瘀之弊端,能用于各种出血疾病。尤其是治疗上部的出血问题,例如吐血、咳血、咯血等病症。可...
棕榈炭,收敛止血药里的要药,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鞘纤维,即叶柄基底部的棕毛部分。主要分布在南方,例如福建、广东、江浙、台湾等地区,全年均可采收,晒干后切成小片,锻炭使用。棕榈炭味苦、涩,性平。归肺经、肝经、大肠经。棕榈炭主要的功效是:收敛止血。 收敛止血是棕榈炭的主要功效,临床上有使用棕榈炭的机会不多,但是生活中有需要时可以使用,尤其是身边有种植分布棕榈炭的朋友们,就地取材...
今天聊聊一味比较不常用的止血药——紫珠。紫珠也是收敛止血药的一种,是马鞭科植物杜虹花或紫珠的叶子。杜虹花主要分布在陕西、河南及长江沿岸各省。后者紫珠则分布在福建、江浙等东南沿海地区。紫珠味苦,涩,性凉。主要归肝经、肺经、胃经。紫珠主要功效是:凉血收敛止血,清热解毒。 紫珠既然属于收敛止血药,其临床价值自然首先是用来治疗出血症。适用于各种内外伤出血,临床研究证明,尤其是肺胃出...
今天聊聊仙鹤草,收敛止血药里面的常用药,仙鹤草属于蔷薇科植物,植物名为龙牙草,全株入药。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浙、两湖地区。夏季、秋季茎叶茂盛的时候采割,洗净,晒干,生用或者是炒炭制用。仙鹤草味苦、涩,性平,归心经、肝经。仙鹤草主要的功效是:收敛止血,止痢,截疟,补虚。 首先,仙鹤草是收敛止血药,应用在临床上,主要治疗各种出血证。仙鹤草苦涩收敛,善于止血,广泛应用于治疗全身各...
今天聊聊一味化瘀止血药——蒲黄,蒲黄是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。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浙、安徽、湖北等地区,夏季时分将蒲棒上部的黄色雄性花序采收,如下图所示,晒干后碾轧,将细粉筛出,得到的便是药用蒲黄。生用或者炒用均可。蒲黄,味甘,性平。归肝经,心包经,主要功效是:止血、化瘀、利尿。 首先,蒲黄是一味止血药,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出血证。甘平之品蒲黄,擅长收敛止血,同时蒲...
凉血止血药告一段落,今天开始介绍几味常用的化瘀止血药。一般活血的药能够化瘀通络,那止血药又是如何化瘀的呢?这类药比较特殊,既能止血,又能化瘀,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,适合治疗瘀血内阻,血不循经而出现的出血症候。 首先,聊了三七,这是一味大家比较熟悉的中药,日常生活中以及临床中都比较常见且应用较多。三七又叫田七,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。主要分布在云南、广西等地区,夏末秋初花...
羊蹄,可不是动物山羊的蹄子,一提到羊蹄就想起红烧、碳烤......大错特错!羊蹄也是一种草药,如下图所示,羊蹄是蓼科植物羊蹄的根。羊蹄全国各地据有分布,尤其是江浙、两广、两湖等地区,每年秋季8——9月份的时候采挖其根部,洗净,晒干,切片生用。 羊蹄是一味凉血止血药,前面介绍的几味止血药有提到,为了增加其止血的功效,会将药物进行炒炭,而羊蹄相比之下比较特殊,生用的羊蹄比炒炭的...